close

很久沒看到一部感到如此震撼的電影

很久沒看完一部電影會不想將結局告訴別人

很久沒看完電影會馬上想寫些什麼

下載.JPG


一開場是一群中東小男孩在讓武裝份子剃頭髮的畫面,搖滾的歌聲雖然低訴著,歌詞的意思也翻譯在畫面上,但悅耳的音樂,讓我覺得拍得很MV、很廣告很意象視覺的風格。當鏡頭停在一個小男孩身上,漸漸Zoom in他臉上的神情,音樂也淡淡激昂起來。我突然有種搖滾曲風變成後搖滾曲風那種爆炸開來的感覺。

 

小男孩眼神錚錚有力的看著攝影機,這樣的視覺這樣的音樂呈現,這時我還不知道這場戲的意義,但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不會是想向我訴說一個美好友善的故事…  (寫這文章找資料時才知道是Radiohead的歌You And Whose Army)

 

揚起的音樂將故事帶到另一個時空,西方世界,片名”雙胞胎”出現。我又開始懷疑是不是搞錯了?片名不是烈火焚身嗎?隨著電影的進行,疑惑逐漸有了答案,原來雙胞胎不是片名而是第一個段落的主題。電影故事陸續展開,第二段落、第三、第四老婆漸漸的想睡去

劇情來到主角媽媽為了找她的孩子往南方戰亂區前進,路上為了搭回教派民眾的巴士便車而必需藏起胸前的十字架,拿出頭巾來包在頭上,巴士前行,主角在睡著的巴士上在醒來時,巴士已停下來,原來是被武裝份子攔下來,司機和武裝份子交涉、哀求著,最後槍聲和掃射聲是答案。片刻過後,主角和車上另一對母女在屠殺後成了倖存著,但武裝份子開始灑上汽油,放火燒車,三人倦縮退無可退下,主角拿出他先前拿下的十字架項鍊,大聲告訴基督教民兵武裝份子,他是他們那邊的/基督徒。在熊熊烈火的巴士中她可以活命了,為了救小女孩,她告訴他們那是她女兒,女孩被她強抱離她母親身邊,烈火燃燒著巴士,媽媽在巴士中望著她女兒,這幕令人哽咽激動。得救的女兒哀嚎掙扎的喚著媽媽,最後好心的欺瞞沒有成功,武裝份子分開了主角和小女孩,並將往烈火巴士奔跑的小女孩背後開槍射殺。

這場戲令人激動無語,這場戲是轉捩點,女主角的心境想法上也因而轉變。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寫下來。

 

電影來到後段,第一個答案顯現,是顆震撼彈。

電影尾聲,最後答案微現時,竟又是一顆更強的震撼彈。

帶來激動哽咽的心情,一波又一波的衝擊

 

我想我沒法告訴我醒來後的老婆,結局是什麼?之後是怎樣的一個劇情發展?因為或許有類似的寓言或故事。可以三言兩語的說出來,但電影好就是好在導演說故事過程中帶來的一切過程轉折。所以我不想交待劇情,只寫我的感想。就像我看這電影前,對這電影所知有限,看完後和寫這感想時,我也完全不用去參考什麼。

最後看完電影,我馬上把一開始的那場戲再看一遍,是因為一開始這場戲我完全被音樂和意象給帶走了注意力(或是一開始我的注意力根本還無法進入狀況),所以最後得到答案時,不得不再看一遍開場,驗証一下答案:眾裡尋他千百度。回味這久久難得一見的漂亮敘事結構(有點讓我想到很久以前的電影”暴雨將至”),並再聽一下歌曲,感應一下歌詞中有否想傳達的意義。

 

復仇是這電影中重要的核心,中東地區,不同教派信仰的相互報復,衍生出人與人間的相互報復漫延。仇恨漫過頭,人的價值和其他的東西就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你代表的家族榮譽、信仰教派、國家、區域等等必需團結的合理群眾使用力量給取代。說實在的我一直很難理解中東地區,電影中第二段落,女主角的哥哥們因女主角讓家族蒙羞而想當場槍弊她時所帶來的畫面衝擊。就讓我聯想到中東某些女子,因為通姦、被強暴等,最後落得被家族或家中男性行刑般的結束生命時的殘酷,令人難以理解和接受。看這電影也讓我想起"追風箏的孩子"這本講中東故事的小說。

 

談到復仇就不得不提這幾年覺得韓國電影愈拍愈爛,一堆電影主題鎖在復仇這件事上,編劇和導演想破頭,玩盡花招,一部一部看完後,只覺得不怎麼樣。自從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之後,想突破的韓國電影在復仇主題上的表現只看得到沉淪。看看烈火焚身,就看得到很大的差距。

最後也不得不把結論導到我最愛的一句話”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已”,呵呵!!我這寫沒幾篇文章的部落格至少三次用了這句話,看了烈火焚身這電影,應該會感受更深。


這部講中東人故事是加拿大的電影,加拿大導演丹尼維勒納夫 (Denis Villeneuve),"烈火焚身"原是部舞台劇由黎巴嫩裔、加拿大籍劇作家兼導演瓦吉‧穆阿瓦德(Wajdi Mouawad)所編導。最後雖沒得到奧斯卡外語片,不過我想這部電影遠超過於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tween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